去年今日此门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民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024年的6月7日,大概是我人生中轻描淡写但又举足轻重的一天,轻描淡写在这一年的大学生活一来,我仍然会和朋友讨论高考题,讨论高中教育,讨论高中生活,但是我却很少像我所谓自诩 “高考滑铁卢者” 那般回忆有关高考那四天的一点一滴,举足轻重在他确实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人生转力。好在所谓 “士兵怀念的是战友而非战场” 之类论调能很好地为我遮短,一定程度上是不错的遮羞布。不过既然下定决心要在2025年6月7日写点东西,那势必逃不了和过去打打照面。

嘶,一件事情想要抓住理清的头绪还是真难啊,那倒不如完全撇开,试试平叙。2025年的6月7日,非常狗运的走向了小华彩决赛现场。老实说,网安辩论队我一直觉得是 “图一乐的水准” ,图一乐在小院大家都知道没啥实力,所以全程四个人也没拿出多少时间来备赛,一路上靠狗运靠发挥靠队友勉勉强强走上了决赛。

有一说一,在半决赛意外地拿下时候,我有意识地想 “大概是大学生涯最后一场辩论赛了,真应该认真准备下决赛然后拿一场最佳辩手啊!”,不过看到题目的时候有些意外的泄气,备赛过程越备赛越泄气,后面倒是也没了什么心理包袱, “反正保底亚军了,体面地输掉得了”。于是像往常一样打印点赛场上几乎一点没看的东西就上场了。大概和没什么包袱关系不小,不错的临场状态在后半场干了点正事,意料之中也意料之外地赢了,顺便顺遂了三周前 “想拿最佳辩手” 的一点心意。

老实说,在大学选择打辩论的唯一动机就是高一被资本的大手拿下了的那场辩论市赛,这些微的遗憾驱动着我在学期初抱着 “再试试” 的想法出手,结果不可收拾地在第二学期又打了小华彩,不可收拾地走向决赛,期间无数次 “快点输了结束了得了” 反而一定程度上成了助推力。不过也很明确地说,我绝对不会再打一场辩论了,这大抵是大学生涯最后一场了。也就是说,我选择放弃了。

又得老实问问自己了,**打辩论开心吗?**真不好说。这个问题还有很多个版本,比如:学琴开心吗?下围棋开心吗?学化学竞赛开心吗?,一串问题看起来没什么关联是吧,其实这都是我选择放弃了的东西,都是在曾经或多或少因为兴趣选择,到头来因为功利而主动撇下的东西。

人太难去做抉择了,尤其是想做之事和应做之事之间,可惜的是主流价值观裹挟下更难做到的事情是,我早就不知道我真正喜欢什么了。想当年,我还是在凌志楼上学的青葱(也许)少年时候,我还 “言之凿凿” 地觉得报志愿一定得报自己喜欢的东西,可笑的是出分看到滑铁卢的狼藉早就没工夫当理想主义者了,满脑子都是怎么能挽救下稀烂的分数,更好笑地在信誓旦旦打算抄底同济土木然后转专业的时候剑走偏锋,然后大滑档来了你邮网安。人还是得屈服于现实啊我看,不敢面对复读的懦弱还是让我带着录取通知书来了。 现在想想,这种状态肯定和今天打辩论的心态不太相同,在意或者刻意在意一件事,为什么总是会弄巧成拙呢?

有时候,人们谈论一件事情会刻意地 “避重就轻” ,因为不起眼的东西往往比更揪心的记忆讲起来心理负担少不少。24年6月7日肯定和23年和22年的不同,因为这两年的高考期间我都在学校学习化学竞赛。23年记得还挺清楚的,那年我的生日恰好在6月10日,还因为好多事情闹别扭了,当时大抵在看学长留下来的质心化学无机元素部分,因为各种原因在好长时间内我都不敢去回忆10号那天,两年后的今天倒是完全释然了。

说了这么多有的没的,该回到 “去年今日” 的问题了吧……是啊,二四年六月七日的上午,我读到了 “往事总在回忆中被赋予价值” 的时候还没什么感触,半年后的自己偶然间读到 “过去的子弹正中眉心” 若有所悟,一年后的自己站在这个奇妙的节点若有所失。

大概是个天气还不错的日子吧,那天语文做起来还挺顺手的,就是作文写起来没什么底气,写完了回头看看笔答题好像也没什么底气。等到数学就一点也不顺手了,第八题用小技巧快速做出答案,却因为患得患失一直纠结来纠结去;14题被自己前面节奏吓得够呛,慌忙之中感觉自己做对了,快速过;大题一路到立体几何迎来灾难:建系过程顺风顺水,觉得出的很别出心裁但是我也想到了建系方法,可是计算的结果非常抽象,我还在这个抽象的结果上面浪费了好多的时间;恋恋不舍去做导数,还挺轻松;19有点缠手,因为我没咋做过数列新定义,不过顺着一条思路做了下去也很有信息。结果固然是遗憾的,这两科都烂透了。语文老师在得知我成绩之后说“按照你平时水平能多个10分才对啊”,数学立体几何唐氏填空唐诗也是直接没了10分多,光这两科就有够难受的了,遑论后面失足了的最擅长的小三科。

回到我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吧。很小的时候,我觉得我有一种 “超能力” ——在面对一个关乎运气和实力但是又难以下定夺的选择的时候,假如我发自内心地很想要其中一项,我总是会拿不到我想要的选项。机灵的我就刻意心里去想另一个,觉得这好像能骗过臆想中存在的那个上帝视角,借此拿到我想要那个。事实挺显然的,真正期待的选项是很难骗过自己,所以我还总是拿不到想要的那个。事到如今,我还是没办法详细分辨这到底是什么,不过我自己还是有点心证了——患得患失最可怕,对于势力范围内,或者是实力范围边缘地带,抬抬脚顺带运气别太差就能得到的东西,假如说你太想得到了,那对于我来说总是得不到。这很气人,尤其是结合我前面说的 “我被所谓价值观的功利吞没了” ,导致我放弃某些事情,选择某些事情的时候不由自主带入内心不可收拾的期待,“那个一定要做好不然太可惜了啊” 的想法毁了路上的不少东西,比如化学竞赛,

比如高考

今年是因为 “战士” 难免想当 “后之览者” 去回忆 “战场” ,觉得现在的自己可以 “有感于” “去年今日” 的 “斯文” 。不过明年还会吗,我还会是那个若有所失,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战士吗?

大学一年了,我是那个离开了战场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战士,所以面对过去的无法和解,我能假装 “一笑而过” 然后侃侃而谈,然后在博客里面假装 “装腔作势” ,实际我早就不知道我该走向哪里了。写下这又臭又长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 ,其实只有记忆中残缺的 “人面桃花” ,其实桃花也不再笑春风,我也不是那个高一期末考级部第二然后丢了自己的人,也不是那个进入凌志班之后给别人垫底,然后在三模之际又找到了自己的人。那种心情我再也无法找回了,觉得丢失而没法找回的回忆是最伤人的,更何况高中我基本没留下什么照片。可谓 “当时只道是寻常”,但我为什么会又一次不小心丢了自己,

不过我还可以许愿,我许愿,明年的今日能找到我的去年今日写下的丢了的自己

就这样吧

2025/06/07

于雁北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