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
第一节 n维Euclid空间中Rn中的点集
1.1 n维Euclid空间
-
n维实向量
x=(x1,x2,x3,…,xn)(xi∈R,i=1,2,3,…,n)
-
n维实向量空间
由n维实向量线性变化得到(引入了线性运算)。
-
长度/范数
⟨x,x⟩=x12+x22+…+xn2
1.2 第二型曲线积分(对坐标的积分)
-
定义
设函数f(x,y)在光滑曲线L上有定义,对L的可求长子段,此线积分都存在,则称此时线积分收敛,称∫Lf(x,y)ds为第一型曲线积分(对弧长的积分)。
-
基本性质
- 性质1(线性性):设k1和k2为常数,则∫L[k1f(x,y)±k2g(x,y)]ds=k1∫Lf(x,y)ds±k2∫Lg(x,y)ds
- 性质2(路径可加性)设积分弧段L可分为两段光滑曲线弧L1,L2,则∫Lf(x,y)ds=∫L1f(x,y)ds+∫L2f(x,y)ds
1.2 点列极限
1.3 Rn中的开闭集
-
Rn 中点集的基本概念
-
聚点 (Limit Point)
设 A⊂Rn,点 x∈Rn 称为 A 的聚点,如果对任意 ε>0,邻域 B(x,ε) 中总包含 A 中不同于 x 的点,即:
∀ε>0,B(x,ε)∩(A∖{x})=∅.
-
导集 (Derived Set)
集合 A⊂Rn 的所有聚点构成的集合称为 A 的导集,记作 A′,即:
A′={x∈Rn∣x 是 A 的聚点}.
-
闭包 (Closure)
集合 A⊂Rn 的闭包是 A 与其导集 A′ 的并集,记作 A,即:
A=A∪A′.
-
孤立点 (Isolated Point)
点 x∈A⊂Rn 称为 A 的孤立点,如果存在 ε>0,使得邻域 B(x,ε) 中除 x 外不含 A 的其他点,即:
∃ε>0,B(x,ε)∩A={x}.
-
闭集 (Closed Set)
集合 A⊂Rn 称为闭集,如果它包含其所有聚点,即:
A′⊂A或等价地A=A.
-
邻域
设 α∈Rn, δ>0,称点集
U(α,δ)={x∈Rn∣∥x−α∥<δ}
为以 α 为中心,δ 为半径的开球或点 α 的 δ 邻域,称
U˚(α,δ)=U(α,δ)∖{α}
为 α 的去心 δ 邻域。
-
内点、外点、边界点
设 A⊆Rn, a∈Rn。
- 若存在 δ>0, 使 U(a,δ)⊆A, 则称 a 是集 A 的内点。由 A 的所有内点构成的集合称为 A 的内部,记作 A∘ 或 intA。
- 若存在 δ>0, 使 U(a,δ)∩A=∅, 则称 a 是集 A 的外点。A 的所有外点构成的集合称为 A 的外部,记作 extA。
- 若对任何 δ>0, U(a,δ) 中既含有 A 中的点,也含有 A 的余集 Ac 中的点,则称 a 为集 A 的边界点。A 的所有边界点构成的集合称为 A 的边界,记作 ∂A.

-
开集
设 A⊆Rn,若 A⊆A∘,即 A 中所有点全是 A 的内点,则称 A 为开集。
1.4 Rn中的紧集与区域
-
有界集
设 A 是 Rn 中的一个点集,如果存在一个常数 M>0,使得 ∀x∈A,都有 ∥x∥≤M,则称 A 是有界集,否则称为无界集。
-
紧集
设 A 是 Rn 中的一个点集,若 A 是有界闭集,则称 A 为紧集。
-
连通集与区域
设 A⊆Rn 是一个点集,如果 A 中的任意两点 x 与 y 都能用完全属于 A 的有限个线段 O 联结起来,则称 A 是连通集。连通的开集称为区域。区域与其边界之并称为闭区域。
第二节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2.1 多元函数概念
-
n 元数量值函数
设 A⊆Rn 是一个点集,称 f:A→R 是定义在 A 上的一个 n 元数量值函数,简称 n 元函数,记作:
w=f(x)=f(x1,x2,…,xn)
-
等值线
-
等值面
-
n 元向量值函数
设 A⊆Rn 是一个点集,称 f:A→Rm(m≥2) 是定义在 A 上的一个 n 元向量值函数。也可以记作:
y=f(x),x∈A,
其中 x=(x1,x2,…,xn)∈A,y=(y1,y2,…,ym)∈Rm,f=(f1,f2,…,fm)
2.2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 二重极限或 n 重极限
- 二元连续函数或 n 元连续函数
第三节 多元数量值函数的导数与微分
3.1 偏导数
-
偏导数的定义
设函数 z=f(x,y) 在点 (x0,y0) 的某一邻域 U(x0,y0) 内有定义,固定 y=y0,x 在 x0 处有增量 Δx,(x0+Δx,y0)∈U(x0,y0),如果极限
Δx→0limΔxf(x0+Δx,y0)−f(x0,y0)
存在,则称此极限值为函数 z=f(x,y) 在 (x0,y0) 处对于 x 的偏导数,记作
fx(x0,y0),zx(x0,y0),∂x∂f(x0,y0),∂x∂z.
-
二元函数偏导数的几何意义
空间中曲面被截后的交线:
fx(x0,y0)={z=f(x,y)y=y0⇒fx(x0,y0)=tanα
- 注意:某点处可偏导 = 此点连续 = 此点可导。
原因:存在偏导仅证明沿 x 轴和 y 轴方向趋近某点时存在该方向上的导数,证明该点连续还需证明任意路径上的方向导数。
3.2 全微分
-
定义
设函数 z=f(x,y) 在 (x0,y0) 的某邻域内有定义,且函数在 (x0,y0) 处的全增量 Δz=f(x0+Δx,y0+Δy)−f(x0,y0) 可以表示为:
Δz=AΔx+BΔy+o(ρ),其中 ρ=(Δx)2+(Δy)2
前两项为线性主部(全微分),其中 AΔx 和 BΔy 为偏微分。
-
可微的等价定义
z=f(x,y) 在点 (x0,y0) 可微 ≡Δz−(AΔx+BΔy)=o((Δx)2+(Δy)2)
≡Δx→0,Δy→0lim(Δx)2+(Δy)2Δz−AΔx−BΔy=0
其中 A 与 B 不依赖于 Δx 和 Δy,仅与 x0,y0 有关。
-
由全增量推导偏增量
dz=fxdx+fydy
-
可微的充分条件
若函数 z=f(x,y) 的偏导数 fx′(x,y),fy′(x,y) 在 (x0,y0) 连续,则函数 z=f(x,y) 可微。
-
多元函数微分学中,f(x,y) 在某点 (x0,y0) 处:
-
fx′(x,y),fy′(x,y) 连续
- 可微
- 可偏导,连续

3.3 方向导数与梯度
-
背景
偏导数 fx, fy 描述二元函数在 (x0,y0) 处沿 x 轴、y 轴平行方向的变化率,拓展至任意方向。
-
定义
设 x0∈R2,l 是平面内某向量,el 为其单位向量,f:U(x0)⊆R2→R 是一个二元函数,l 方向的偏导数记作:
∂l∂fx0
对应方程为:
x=x0+tel
可看作 x 的一元函数,定义为:
∂l∂fx0=dtdF(t)t=0=t→0limtf(t)−f(0)=t→0limtf(x0+tel)−f(x0)
其中 t 的绝对值为 x0 和 x=x0+tel 两点的距离 d。
-
方向导数的意义
方向导数是函数 f 在 x0 处沿 l 方向关于距离的变化率。
正负代表沿 l 方向函数值的增加或减小,非寻常导数含义。
几何意义:过直线 l 做与 z 平行的平面,与函数交曲线在 (x0,y0) 处的切线与向量 l 的正切值。
[!NOTE] :表述为与向量的正切值,其正负号含义需审慎。
-
左右方向导数
对应于一元函数的左右导数,在同一点存在 t→0+ 与 t→0− 的两个方向导数。
-
定理
若 f(x,y) 在 (x0,y0) 处可微,则函数 f 在点 (x0,y0) 沿任意方向的方向导数均存在,且:
∂l∂f(x0,y0)=fx(x0,y0)cosα+fy(x0,y0)cosβ
其中 l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为 el=(cosα,cosβ)。
-
梯度
某点某方向导数的最大值,其模为函数在该点方向导数的最大值,记为 f(x,y) 在点 (x0,y0) 处的梯度,记作 gradf(x0,y0):
∇f(x0,y0)=fx(x0,y0)i+fy(x0,y0)j
其中 ∇=(∂x∂,∂y∂),表示为:
∇f(x0,y0)=(∂x∂f(x0,y0),∂y∂f(x0,y0))
注意:梯度是向量,方向导数是标量。
-
方向导数与梯度关系
∂l∂f(x0,y0)=∇f(x0,y0)⋅el
第四节 多元数量值函数的导数与微分
全微分
- 定义
设函数 z=f(x,y) 在点 (x0,y0) 的某邻域内有定义,若全增量 Δz=f(x0+Δx,y0+Δy)−f(x0,y0) 可表示为:Δz=AΔx+BΔy+o(ρ),ρ=(Δx)2+(Δy)2
其中 A,B 仅与 (x0,y0) 有关,则称 f 在点 (x0,y0) 处可微,线性主部 AΔx+BΔy 称为全微分,记作:dz=fx(x0,y0)dx+fy(x0,y0)dy
第五节 隐函数存在定理与隐函数求导
5.1 隐函数存在定理
-
单方程情形
设 F(x,y) 在点 (x0,y0) 的邻域内连续可微,且 F(x0,y0)=0,Fy(x0,y0)=0,则存在唯一函数 y=f(x) 满足:
-
F(x,f(x))=0;
-
f(x) 可导,且导数为:
dxdy=−FyFx
-
方程组情形
对于方程组 {F(x,y,z)=0G(x,y,z)=0,若雅可比行列式 ∂(y,z)∂(F,G)=0,则可解出 y=y(x),z=z(x),导数通过联立方程求解。
5.2 隐函数求导
-
单变量隐函数
对 F(x,y)=0,两边对 x 求导,得:
dxdy=−FyFx
-
多变量隐函数
对 F(x,y,z)=0,求偏导数时固定其他变量,例如:
∂x∂z=−FzFx,∂y∂z=−FzFy
第六节 多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
二元函数的泰勒展开
设 f(x,y) 在点 (a,b) 的邻域内具有 (n+1) 阶连续偏导数,则:
f(a+h,b+k)=m=0∑nm!1(h∂x∂+k∂y∂)mf(a,b)+Rn
余项 Rn 为 (h2+k2)(n+1)/2 的高阶无穷小。
-
应用
第七节 极值问题与拉格朗日乘数法
7.1 无约束极值
-
必要条件
若 f(x,y) 在 (x0,y0) 处取得极值,则 fx(x0,y0)=fy(x0,y0)=0。
-
充分条件
设 H=(fxxfyxfxyfyy) 为 Hessian 矩阵:
- 若 H 正定,则 (x0,y0) 为极小值点;
- 若 H 负定,则为极大值点。
7.2 拉格朗日乘数法(条件极值)
-
问题
求 f(x,y,z) 在约束 g(x,y,z)=0 下的极值。
-
方法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L(x,y,z,λ)=f(x,y,z)+λg(x,y,z)
解方程组:
∇L=0⇒⎩⎨⎧fx+λgx=0fy+λgy=0fz+λgz=0g=0
第八节 多元向量值函数的导数与微分
第九节 微分学在几何中的应用
9.1 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
- 参数方程
曲线 r(t)=(x(t),y(t),z(t)),在点 t0 处:
- 切线方向向量:r′(t0)=(x′(t0),y′(t0),z′(t0));
- 切线方程:x′(t0)x−x0=y′(t0)y−y0=z′(t0)z−z0;
- 法平面方程:x′(t0)(x−x0)+y′(t0)(y−y0)+z′(t0)(z−z0)=0.
9.2 空间曲面的法线与切平面
- 隐式方程
曲面 F(x,y,z)=0,在点 (x0,y0,z0) 处:
- 法向量:∇F=(Fx,Fy,Fz);
- 切平面方程:Fx(x−x0)+Fy(y−y0)+Fz(z−z0)=0;
- 法线方程:Fxx−x0=Fyy−y0=Fzz−z0.
第十节 弧长与曲率
10.1 弧长
- 参数曲线
曲线 r(t)=(x(t),y(t),z(t)),弧长微分:ds=(dtdx)2+(dtdy)2+(dtdz)2dt
区间 [a,b] 的弧长为:L=∫ab∥r′(t)∥dt
10.2 曲率
-
平面曲线
曲线 y=f(x),曲率公式:
κ=(1+(f′(x))2)3/2∣f′′(x)∣
-
参数曲线
曲线 r(t)=(x(t),y(t)),曲率为:
κ=((x′)2+(y′)2)3/2∣x′y′′−y′x′′∣
-
几何意义
曲率描述曲线在某点的弯曲程度,值越大弯曲越剧烈。
第二章 二重积分
[!NOTE] 所有积分必须注意的四个要点
- 每一种积分的实际意义
- 每一种积分的定义
- 每一种积分的性质
- 每一种积分的计算
第一节 二重积分的定义与性质
-
定义
设 f(x,y) 是定义在有界闭区域 D⊆R2 上的有界函数。将 D 任意分割为 n 个小区域 Δσi,任取点 (ξi,ηi)∈Δσi,若极限
λ→0limi=1∑nf(ξi,ηi)Δσi
存在且与分割和取点无关,则称此极限为 f(x,y) 在 D 上的二重积分,记作:
∬Df(x,y)dσ
-
性质
- 线性性:积分对函数可加,常数可提到积分号外;
- 区域可加性:若 D=D1∪D2,则积分可分解;
- 保序性:若 f≥g,则积分值满足 ∬Dfdσ≥∬Dgdσ;
- 中值定理:存在 (ξ,η)∈D,使得 ∬Dfdσ=f(ξ,η)⋅Area(D)。
第二节 二重积分的计算
-
直角坐标系
- 累次积分:
若 D 为 X-型区域(上下界由函数确定):∬Df(x,y)dxdy=∫ab(∫y1(x)y2(x)f(x,y)dy)dx
Y-型区域同理,交换积分次序可简化计算。
-
极坐标系
- 变量替换:x=rcosθ, y=rsinθ,雅可比行列式 J=r,积分公式为:∬Df(x,y)dσ=∬D′f(rcosθ,rsinθ)⋅rdrdθ
适用于积分区域为圆形、扇形或含 x2+y2 的被积函数。
第三节 二重积分的应用
-
几何应用
- 平面区域面积:Area(D)=∬D1dσ;
- 空间曲面体积:V=∬D∣f(x,y)∣dσ.
-
物理应用
- 质心坐标:xˉ=M1∬Dxρdσ, yˉ=M1∬Dyρdσ,其中 ρ 为密度;
- 转动惯量:Ix=∬Dy2ρdσ.
[!NOTE] 二重积分证明题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 积分与积分变量字母无关
- 与积分变量无关量可以自由进出
- 二重积分可看做二次积分过程
- 常数可以看做区间长
第三章 三重积分
第一节 三重积分的定义与性质
- 定义
设 f(x,y,z) 是定义在空间有界闭区域 Ω⊆R3 上的有界函数,类似二重积分,三重积分定义为:∭Ωf(x,y,z)dV=λ→0limi=1∑nf(ξi,ηi,ζi)ΔVi
性质与二重积分类似(线性性、区域可加性、保序性等)。
第二节 三重积分的计算
-
直角坐标系
- 投影法(先一后二):
将 Ω 投影到 xy-平面得区域 D,则:∭ΩfdV=∬D(∫z1(x,y)z2(x,y)f(x,y,z)dz)dxdy
- 截面法(先二后一):
对固定 z 的截面 D(z),积分公式为:∭ΩfdV=∫ab(∬D(z)f(x,y,z)dxdy)dz
-
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
- 柱坐标:x=rcosθ, y=rsinθ, z=z,雅可比行列式 J=r,公式:∭ΩfdV=∭Ω′f(rcosθ,rsinθ,z)⋅rdrdθdz
- 球坐标:x=ρsinϕcosθ, y=ρsinϕsinθ, z=ρcosϕ,雅可比行列式 J=ρ2sinϕ,公式:∭ΩfdV=∭Ω′f(ρsinϕcosθ,ρsinϕsinθ,ρcosϕ)⋅ρ2sinϕdρdϕdθ
第三节 三重积分的应用
-
几何应用
- 空间区域体积:V=∭Ω1dV;
-
物理应用
- 质量:M=∭Ωρ(x,y,z)dV;
- 质心坐标:xˉ=M1∭ΩxρdV,其余分量类似。
第四章 曲线积分
第一节 第一类曲线积分
-
对于任何积分,我们都需要考虑三个部分:积分限,被积函数,积分微元
第一类曲线积分,与定积分最直接的区别即为:积分微元变换为ds
-
几个运算性质
- 性质1(线性性):设k1和k2为常数,则∫L[k1f(x,y)±k2g(x,y)]ds=k1∫Lf(x,y)ds±k2∫Lg(x,y)ds
- 性质2(路径可加性)设积分弧段L可分为两段光滑曲线弧L1,L2,则∫Lf(x,y)ds=∫L1f(x,y)ds+∫L2f(x,y)ds
- 性质3 ∫L1ds=s (L 的弧长).
-
计算方法:化定积分
[!NOTE]
L是对于x,y的约束,求第一类曲线积分相当于带入约束求定积分
二元弧长公式,三元同理可直接推广
-
直角坐标: L:y=y(x)(a≤x≤b), 则 L=∫ab1+[y′(x)]2dx.
-
参数方程: L:{x=x(t)y=y(t)(α≤t≤β), 则 L=∫αβ[x′(t)]2+[y′(t)]2dt.
-
极坐标: L:r=r(θ)(α≤θ≤β), 则 L=∫αβ[r(θ)]2+[r′(θ)]2dθ.
-
形心公式
{∫Lxds=xˉ⋅∫Lds∫Lyds=yˉ⋅∫Lds
对于只对x、y、z进行积分的公式,且几何中心也容易寻找的第一类曲线积分,则可以直接使用形心公式求解
第二节 第二类曲线积分
-
一二类曲线积分的区别?
-
积分元素的区别
-
第二类积分方向性的积分,与路径有关
-
几个性质:
- 性质1(线性性):设k1和k2为常数,则
∫L[k1f(x,y)±k2g(x,y)]ds=k1∫Lf(x,y)ds±k2∫Lg(x,y)ds
- 性质2(路径可加性):设有向分段光滑曲线L=L1+L2(且L1和L2方向相同),则
∫LP(x,y)dx+Q(x,y)dy=∫L1P(x,y)dx+Q(x,y)dy+∫L2P(x,y)dx+Q(x,y)dy
- 性质3 (方向性):设有向曲线弧L,L−表示与L方向相反的曲线,则
∫LP(x,y)dx+Q(x,y)dy=−∫L−P(x,y)dx+Q(x,y)dy
-
求解方法:
-
平面曲线积分 与路径无关 的 充要条件
设D为 单连通 区域.函数 P(x,y), Q(x,y) 在 D 上有连续一阶偏导数,则以下命题等价:
① 在 D 内对 任一分段 光滑的封闭曲线 C, 有 ∮CPdx+Qdy=0 ;
② 在 D 内 任一曲线积分 ∫LPdx+Qdy 与路径无关;
③ **(最重要)**在 D 内对恒有 ∂x∂Q=∂y∂P 成立;
④ 存在 二元函数 u(x,y) ,使 du(x,y)=P(x,y)dx+Q(x,y)dy ;(全微分)
⑤ P(x,y)i+Q(x,y)j 为某二元函数 u(x,y) 的梯度.
-
全微分方程 与 原函数 计算公式
- 如果微分方程 P(x,y)dx+Q(x,y)dy=0 的左端恰好是某个 u(x,y) 的全微分,
则称为全微分方程. 其隐式通解为 u(x,y)=C, C 是任意常数
-
u(x,y) 计算公式:
u(x,y)=∫(x0,y0)(x,y)P(x,y)dx+Q(x,y)dy+C=∫x0xP(x,y0)dx+∫y0yQ(x,y)dy+C
注: 也可用凑微分法求 u(x,y)
-
两类曲线积分的联系?
- 公式:∫LP(x,y)dx+Q(x,y)dy=∫L[P(x,y)cosα+Q(x,y)cosβ]ds.
- 其中 cosα ,cosβ为有向曲线L沿正向切向量的方向余弦。
第五章 曲面积分
第一节:第一类曲面积分
-
意义:三要素
在曲面上积分,被积函数代表面密度,积分元素为 dS
-
计算:设曲面 Σ:z=z(x,y)为单值函数,Σ 在 xoy 平面内的投影为 Dxy,且 z=z(x,y) 在 Dxy 具有连续偏导数,则:
∬Σf(x,y,z)dS=∬Dxyf(x,y,z(x,y))1+zx′2+zy′2dxdy
口诀:一投二代三计算
常考 dS :
- 柱面 x2+y2=R2 : dS=R2−x2Rdxdz (特别注意:圆柱侧面不能向圆柱底面投影)
- 球面 x2+y2+z2=a2 : dS=a2−x2−y2adxdy
- 圆锥面 z=x2+y2 : dS=2dxdy
-
性质:
-
性质1(线性性):设k1和k2为常数,则
∬Σ[k1f(x,y,z)±k2g(x,y,z)]dS=k1∬Σf(x,y,z)dS±k2∬Σg(x,y,z)dS
-
性质2(路径可加性)设积分曲面 Σ 可分为两片光滑曲线弧Σ1,Σ2,则
∬Σf(x,y,z)dS=∬Σ1f(x,y,z)dS+∬Σ2f(x,y,z)dS
-
性质3 ∬Σ1dS=S (Σ 的面积).
-
轮换对称性
-
形心公式
第二节:第二类曲面积分
-
意义:三要素
在曲面上积分,被积函数代表液体流速,积分元素为dxdy、且为某一侧的某一部分
-
性质:
-
计算
第六章 级数
第一节 级数基本概念
-
定义:
给定一个无穷数列 {un},这些数字相加并无限构建的表达式即称作无穷级数,记作 ∑n=1∞un
-
部分和序列
Sn=∑k=1nuk
-
收敛与发散
若 limn→∞Sn=S, 则称作无穷级数 ∑un 收敛, S 称作级数的和;若不存在(震荡或者无穷大)则称作发散
-
收敛级数的余项
rn=S−Sn=un+1+un+2+⋯=∑k=n+1∞uk 。显然,若级数收敛,则其余项必有 limn→∞rn=0。
-
通用审敛:
-
必要条件:
n→∞limun=0
-
柯西收敛准则
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 ϵ>0,总存在一个正整数 N,使得当 m>N 时,对于任意的正整数 p,都有 ∣um+1+um+2+⋯+um+p∣<ϵ 成立,则级数收敛
-
收敛级数的性质
- 线性性: 若级数 ∑un 收敛于 S,级数 ∑vn 收敛于 T,则对于任意常数 c 和 d,级数 ∑(cun±dvn) 也收敛,并且其和为 cS±dT
- 增减有限项的影响: 在一个级数中增加、去掉或改变有限多项,不改变级数的收敛性。如果原级数收敛,新级数仍然收敛,但其和可能会改变;如果原级数发散,新级数仍然发散
- 加括号法则: 收敛级数任意组合括号不改变收敛情况;发散级数加括号可能会收敛,反之若加括号后是收敛的,则原级数一定收敛
第二节 正项级数及其审敛法
-
收敛判别定理
正项级数 ∑un 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部分和序列 Sn 有上界
(参考: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
标尺级数
-
几何级数(等比数列级数)
n=0∑∞arn={1−rawhen ∣r∣<1发散when ∣r∣≥1
-
P - 级数
n=1∑∞np1={收敛whenp>1发散whenp≤1
特别的,当 p=1 时,称作调和级数,为发散级数
特别的:贝特朗级数
n=2∑∞np(lnn)q1=⎩⎨⎧p>1时收敛p=1时, 当且仅当q>1时收敛p<1时发散
-
比较审敛法
-
基本形式: 设 ∑un 和 ∑vn 均为正项级数。如果从第 N 项开始,总有 un≤vn 成立:
-
极限形式: 设 ∑un 和 ∑vn 均为正项级数,且 limn→∞vnun=L
-
若 0<L<∞ (即 L 为有限正数),则 ∑un 与 ∑vn 具有相同的敛散性
-
若 L=0,并且 ∑vn 收敛,则 ∑un 收敛
-
若L=∞,并且 ∑un 收敛,则 ∑vn 收敛
-
比值审敛法
设 ∑un 为正项级数,如果极限 limn→∞unun+1=ρ 存在
- 若 ρ<1,则级数 ∑un 收敛
- 若 ρ>1 或 ρ=∞,则级数 ∑un 发散
- 若 ρ=1,失效
比值判别法特别适用于通项中含有阶乘 ( n! ) 或指数幂 ( an ) 的级数
-
根值审敛法
设 ∑un 为正项级数,如果极限 limn→∞nn=ρ 存在。
根值判别法特别适用于通项整体呈现 n 次幂形式,如 un=(f(n))n 的级数
-
积分审敛法
设函数 f(x) 在区间 [1,∞) 上满足三个条件:
- 非负 f(x)≥0
- 单调递减
- 连续
则:令 un=f(n),则正项级数 ∑n=1∞un 与反常积分 limn→∞∫1nf(x) dx 具有相同的敛散性 (可证明 P - 级数的敛散性)
-
莱布尼茨审敛法
对于交错级数 ∑(−1)nun,若满足:
- 从某一项开始序列 {un} 单调递减
-
limn→∞un=0
则该交错级数收敛。若收敛,则对于交错级数的和 S 和余项 rn 有如下上界估计:
-
∣S∣≤u1
-
∣rn∣≤un+1
第三节 任意项级数与审敛法
- 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 绝对收敛:若级数 ∑∣un∣ 收敛,则称原级数 ∑un 绝对收敛
- 条件收敛:若级数 ∑un 收敛,但其绝对值级数 ∑∣un∣ 发散,则称原级数 ∑un 条件收敛
- 绝对收敛 → 原级数收敛,但是收敛级数未必绝对收敛
- 重排不变性:
对收敛的级数,任意改变其各项的求和次序(即重排级数),得到的新级数仍然绝对收敛,并且其和与原级数相同 。
而一个条件收敛的级数,根据黎曼重排定理,可以使这个级数收敛于其他实数,甚至发散
第四节 幂级数与审敛法
-
函数项级数
- 对于定义在某个区间 I 上的函数序列 un(x),其构成的级数 ∑un(x) 称为函数项级数。
- 收敛点: 若对 x0∈I,数项级数 ∑un(x0) 收敛,则 x0 是收敛点。
- 发散点: 若 ∑un(x0) 发散,则 x0 是发散点。
- 收敛域: 所有收敛点的集合称为收敛域 D。
- 和函数: 在收敛域 D 上,级数的和定义了一个函数 S(x)=∑un(x),称为和函数。
-
幂级数的定义
形如
n=0∑∞an(x−x0)n=a0+a1(x−x0)+a2(x−x0)2+…
的函数项级数称为在点 x0 展开的幂级数。其中 an 是常数,称为幂级数的系数;x0 是常数,称为幂级数的中心。
为了讨论方便,常通过变量代换 t=x−x0 将中心移至原点,研究形如 ∑n=0∞anxn 的幂级数。
-
阿贝尔定理
对于幂级数 ∑an(x−x0)n:
- 如果在 x1=x0 处收敛,那么它在所有满足 ∣x−x0∣<∣x1−x0∣ 的点 x 处绝对收敛。
- 如果在 x2 处发散,那么它在所有满足 ∣x−x0∣>∣x2−x0∣ 的点 x 处发散。
-
收敛半径、收敛区间与收敛域
由阿贝尔定理可以直接推断,对于任意一个幂级数 ∑an(x−x0)n,必存在一个唯一的非负常数 R(可以为 0 或 +∞),称为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使得:
- 当 ∣x−x0∣<R 时,幂级数绝对收敛。
- 当 ∣x−x0∣>R 时,幂级数发散。
- 当 ∣x−x0∣=R 时(即在收敛区间的端点 x0−R 和 x0+R 处,若 0<R<∞),幂级数的敛散性需要单独判断,可能收敛也可能发散。
开区间 (x0−R,x0+R) 称为幂级数的收敛区间。收敛区间连同其可能收敛的端点一起构成了幂级数的收敛域。
- 若 R=0,则幂级数仅在 x=x0 一点收敛。
- 若 R=+∞,则幂级数对所有实数 x 都收敛。
-
收敛半径的求法
常用的求收敛半径 R 的方法是基于幂级数的系数 an:
-
比值法: 如果极限 L=limn→∞anan+1 存在(L 可以是 0 或 +∞),则:
-
R=L1,如果 0<L<∞。
-
R=+∞,如果 L=0。
-
R=0,如果 L=+∞。
-
根值法: 如果极限 L=limn→∞n∣an∣ 存在(L 可以是 0 或 +∞),则收敛半径 R 的计算规则同上。
两种方法都源于对幂级数应用相应的数项级数判别法
[!NOTE]
若级数缺项,不能直接获取系数 an 求 L ,可以选择代换 或者 直接用通用审敛法再确定收敛区间
-
幂级数和函数的性质
在收敛区间内部,幂级数的行为类似于多项式
-
和函数的连续性
幂级数的和函数 S(x) 在其收敛区间 (x0−R,x0+R) 内是连续的
更进一步,如果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的某个端点(例如 x0+R)也收敛,则和函数在该端点是单侧连续的(例如在 x0+R 左连续)。这个性质通常被称为阿贝尔第二定理或阿贝尔极限定理
-
逐项积分性质
幂级数可以在其收敛区间 (x0−R,x0+R) 内逐项积分。即对任意 x∈(x0−R,x0+R),有:
∫x0xS(t)dt=∫x0x(n=0∑∞an(t−x0)n)dt=n=0∑∞an∫x0x(t−x0)ndt=n=0∑∞n+1an(x−x0)n+1
重要的是,逐项积分后得到的新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仍然是 R。这意味着积分运算可以和无穷求和运算交换次序
-
逐项微分性质
幂级数可以在其收敛区间 (x0−R,x0+R) 内逐项微分任意次。即:
S′(x)=dxd(n=0∑∞an(x−x0)n)=n=0∑∞dxd(an(x−x0)n)=n=1∑∞nan(x−x0)n−1
-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
泰勒级数与麦克劳林级数
定义: 如果函数 f(x) 在点 x0 的某个邻域内具有任意阶导数,则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形式幂级数:
n=0∑∞n!f(n)(x0)(x−x0)n=f(x0)+f′(x0)(x−x0)+2!f′′(x0)(x−x0)2+…
这个级数称为函数 f(x) 在点 x0 的泰勒级数
特别地,当 x0=0 时,该泰勒级数称为麦克劳林级数:
n=0∑∞n!f(n)(0)xn=f(0)+f′(0)x+2!f′′(0)x2+…
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的条件: 函数 f(x) 能够在点 x0 的某个邻域 (x0−R,x0+R) 内展开成收敛于自身的泰勒级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
f(x) 在该邻域内具有任意阶导数
- 泰勒公式的余项 Rn(x)=f(x)−∑k=0nk!f(k)(x0)(x−x0)k 在该邻域内当 n→∞ 时趋于零,即 limn→∞Rn(x)=0
常用的余项形式有拉格朗日余项:Rn(x)=(n+1)!f(n+1)(ξ)(x−x0)n+1,其中 ξ 在 x0 和 x 之间
展开的唯一性: 如果函数 f(x) 在点 x0 的某个邻域内可以表示为一个收敛的幂级数 ∑an(x−x0)n,那么这个幂级数必定是 f(x) 在该点的泰勒级数,即系数 an=n!f(n)(x0)
-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方法
-
常见初等函数的麦克劳林级数展开式
以下是一些必须熟记的麦克劳林级数展开式及其收敛域,它们是应用间接法的基础:
函数 |
麦克劳林级数 |
收敛域 |
ex |
∑n=0∞n!xn=1+x+2!x2+3!x3+… |
(−∞,∞) |
sinx |
∑n=0∞(2n+1)!(−1)nx2n+1=x−3!x3+5!x5−… |
(−∞,∞) |
cosx |
∑n=0∞(2n)!(−1)nx2n=1−2!x2+4!x4−… |
(−∞,∞) |
ln(1+x) |
∑n=1∞n(−1)n−1xn=x−2x2+3x3−… |
(−1,1] |
1−x1 |
∑n=0∞xn=1+x+x2+x3+… |
(−1,1) |
(1+x)α |
1+∑n=1∞n!α(α−1)…(α−n+1)xn |
(−1,1) |
注:(1+x)α 的收敛域在端点处的敛散性与 α 的取值有关。例如,当 α>0 时,在 x=1 处收敛;当 α≤−1 时,在 x=±1 处均发散。当 α 为非负整数时,展开式为有限多项式,收敛域为 (−∞,∞)。
第五节:傅里叶级数
-
傅里叶级数的基本理论
-
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
函数系 {1,cosx,sinx,cos2x,sin2x,…,cosnx,sinnx,…} 在区间 [−π,π] (或任何长度为 2π 的区间,如 [0,2π]) 上是正交的。这意味着该函数系中任意两个不同的函数之积在该区间上的积分等于零。例如:
-
∫−ππcos(mx)cos(nx)dx=0(m=n)
-
∫−ππsin(mx)sin(nx)dx=0(m=n)
-
∫−ππsin(mx)cos(nx)dx=0 (对所有整数 m,n)
-
∫−ππ1⋅cos(nx)dx=0(n≥1)
-
∫−ππ1⋅sin(nx)dx=0(n≥1)
而 ∫−ππcos2(nx)dx=π(n≥1), ∫−ππsin2(nx)dx=π(n≥1), ∫−ππ12dx=2π。
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是推导傅里叶系数公式的基础。
-
三角级数与傅里叶级数的定义
形如 2a0+∑n=1∞(ancosnx+bnsinnx) 的级数称为三角级数,其中 a0,an,bn (n=1,2,…) 是常数系数。
如果这些系数是由一个给定的周期为 2π 的函数 f(x) 通过特定的积分公式(欧拉-傅里叶公式)确定,那么这个三角级数就称为函数 f(x) 的傅里叶级数
-
傅里叶系数的计算 (欧拉-傅里叶公式)
对于一个周期为 2π 的函数 f(x),如果它能展开成傅里叶级数,则其傅里叶系数 a0,an,bn 由以下积分公式给出,这些公式合称为欧拉-傅里叶公式:
a0=π1∫−ππf(x)dx
an=π1∫−ππf(x)cosnxdx(n=1,2,…)
bn=π1∫−ππf(x)sinnxdx(n=1,2,…)
这里,系数 2a0 代表函数 f(x) 在一个周期上的平均值。系数 an 和 bn 分别反映了第 n 次谐波中余弦分量和正弦分量的“振幅”
-
狄利克雷收敛定理
狄利克雷收敛定理给出了一个函数 f(x) 的傅里叶级数收敛于 f(x) 的充分条件。该定理内容如下:
若周期为 2π 的函数 f(x) 满足狄利克雷条件,即:
- 在一个周期内,函数 f(x) 连续或者只有有限个第一类间断点(即左右极限都存在的间断点)
- 在一个周期内,函数 f(x) 至多只有有限个极值点(或者说,函数 f(x) 在一个周期内是分段单调的)
则 f(x) 的傅里叶级数在每一点 x 都收敛,并且:
- 当 x 是 f(x) 的连续点时,级数收敛于 f(x)
- 当 x 是 f(x) 的间断点时,级数收敛于该点左右极限的算术平均值,即 2f(x−0)+f(x+0)
-
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
-
周期为 2π 的函数的展开
对于满足狄利克雷条件的周期为 2π 的函数 f(x),其傅里叶级数展开直接应用欧拉-傅里叶公式计算系数 a0,an,bn,然后写出级数形式即可。积分区间可以选择 [−π,π] 或 [0,2π] 或任何其他长度为 2π 的区间。
-
周期为 2L 的函数的展开
如果函数 f(x) 的周期是 2L(L 为任意正数),其傅里叶级数形式为:
f(x)∼2a0+n=1∑∞(ancosLnπx+bnsinLnπx)
其傅里叶系数为:
a0=L1∫−LLf(x)dx
an=L1∫−LLf(x)cosLnπxdx(n=1,2,…)
bn=L1∫−LLf(x)sinLnπxdx(n=1,2,…)
积分区间同样可以选择 [−L,L] 或 [0,2L] 等。
-
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可以大大简化傅里叶系数的计算:
-
奇函数: 如果定义在对称区间 [−L,L] 上的函数 f(x) 是奇函数 (即 f(−x)=−f(x)),则其傅里叶系数 an=0 对所有 n≥0 成立。此时,傅里叶级数只包含正弦项,称为正弦级数:
f(x)∼n=1∑∞bnsinLnπx
其中
bn=L2∫0Lf(x)sinLnπxdx
-
偶函数: 如果定义在对称区间 [−L,L] 上的函数 f(x) 是偶函数 (即 f(−x)=f(x)),则其傅里叶系数 bn=0 对所有 n≥1 成立。此时,傅里叶级数只包含常数项和余弦项,称为余弦级数:
f(x)∼2a0+n=1∑∞ancosLnπx
其中
a0=L2∫0Lf(x)dx和an=L2∫0Lf(x)cosLnπxdx
-
在有限区间 [0,L] 上定义的函数展开为正弦级数或余弦级数 (奇延拓与偶延拓)
为了展开仅在有限区间 [0,L] 上有定义的函数 f(x) 成只含正弦项或只含余弦项的傅里叶级数,可以采用奇延拓或偶延拓的方法:
-
奇延拓: 将定义在 [0,L] 上的函数 f(x) 延拓到 [−L,L] 上,构成一个新的奇函数 Fo(x):
Fo(x)=⎩⎨⎧f(x),−f(−x),0,0≤x≤L−L<x<0x=0
然后将 Fo(x) 以 2L 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求此周期奇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即得到原函数 f(x) 在 [0,L] 上的正弦级数展开,其系数 bn=L2∫0Lf(x)sinLnπxdx, an=0。
-
偶延拓: 将定义在 [0,L] 上的函数 f(x) 延拓到 [−L,L] 上,构成一个新的偶函数 Fe(x):
Fe(x)={f(x),f(−x),0≤x≤L−L≤x<0
然后将 Fe(x) 以 2L 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求此周期偶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即得到原函数 f(x) 在 [0,L] 上的余弦级数展开,其系数 a0=L2∫0Lf(x)dx,an=L2∫0Lf(x)cosLnπxdx,bn=0。